在新時代背景下,社區(qū)黨建活動室不僅是黨員學習和組織生活的場所,更是連接黨與群眾的橋梁。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空間設計,讓這一陣地真正“活起來”“熱起來”,成為居民愿意走進、樂于參與的溫馨空間?答案在于貼近需求、融合功能、激發(fā)活力。
一、貼近生活:讓設計“接地氣”
黨建活動室的設計需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(fā),打破傳統(tǒng)“高冷”印象,融入日常生活場景,讓空間成為居民的“第二個家”。
功能分區(qū)靈活多變
將活動室劃分為多功能區(qū)域,滿足多樣化需求。例如,設置學習角(配備書籍和電子屏)、議事廳(圓桌討論區(qū))、展示墻(黨員風采、社區(qū)榮譽),甚至可臨時改造成兒童托管區(qū)或興趣活動室。通過靈活布局,讓空間隨需求“變形”,避免資源閑置。
融入便民服務元素
在活動室周邊增設便民設施,如長者食堂、健康驛站、心理咨詢室等,將黨建陣地與居民生活緊密結(jié)合。例如,中午為老人提供送餐服務,周末開設親子手工課程,既服務群眾,又增強空間的日常吸引力。
打造“有溫度”的細節(jié)
通過柔和的燈光、綠植裝飾、舒適的座椅等細節(jié)設計,營造溫馨氛圍。墻面可設置“心愿墻”或“留言簿”,鼓勵居民表達訴求;角落布置茶歇區(qū),讓黨員和群眾在輕松環(huán)境中交流互動。
二、激活互動:讓空間“聚人氣”